浙江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留学人员联谊会2021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1-10浏览次数:365


作者:浙江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留学人员联谊会

供稿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留学人员联谊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师范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留学人员联谊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喜迎建党百年,开创‘十四五’工作新局面”为主题,坚持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地方的工作理念,组织动员全体会员立足本职,积极工作,努力为学校“创优争A”和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做出贡献。

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增强政治意识

校侨、留联组织会员开展以“学习中共党史,传承红色精神”为内容的专题活动,重温多党合作光辉历程,组织会员编写“同心跟党走”侨留联宣传片脚本。组织会员收看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副会长王辉、鄂世举、刘洋、陈敏、余韬等交流了学习体会,其中王辉副会长的学习体会被省党史办简报第113期《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国之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省归国留学人员、华侨侨胞中引发热烈反响》采用。

二、以结合本职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影响力

校侨、留联积极鼓励会员立足本职和研究特长,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发挥学术优势,主动服务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会员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

为增强国际学生和港澳台侨生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的认识,会员向教务处提交国际学生、港澳台侨学生《中国国情》课程设置方案。副会长王辉主动对接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明确中国华侨华人(浙师大)研究中心未来五年重点研究任务,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研究计划纳入学校非洲研究与中非合作协同中心的整体发展规划。副会长鄂世举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由金华市政府与学校共建的智能制造研究院工作,计划打造成为金华市行业产业规划与发展的智库、产业创新要素集聚的平台、高新技术人才引育的基地和人才汇集的纽带、高新技术创新高地及成果孵化基地以及展示金华市产业创新发展成果的窗口。王辉副会长参加浙江省侨界智库联盟学术交流暨首届华侨华人发展与侨务工作研讨会,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其执笔的提案《疫情之后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交后,得到了教育部答复。

会员、“长江学者”刘鸿武教授长期担任国家中非智库核心成员,本年度主持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五位一体”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著作《中国对非洲关系的战略研究》,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著作Sino-Africa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Studies on the Theories,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Research Series on the Chinese Dream and China’s Development Path)(《中非发展合作:理论、战略与政策研究》),其权威论文《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未来方向》,于20212月被《中国社科文摘》全文转载。

秘书长郭建玲提交的论文《莫桑比克花纹教育及其对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启示》,获“浙江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成果奖”,主持的中国侨联课题《非洲华文文学与文化认同研究》通过中期检查,成绩优秀。副会长王辉主持、会长徐丽华等教师参与的留学生国情教育课程《中国概况》获批省一流国际化建设项目。

会员刘青海为中非国际交流出谋划策,提交了多份咨询报告,其中《埃塞俄比亚安全局势研判及对保护当地中国企业的建议》《当前非洲安全风险及应对建议》被中央国安委采纳;《积极有为,加强各层面的协同,防范化解美国在非洲对我的围堵》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用。

会员徐微洁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翻译赛事并获奖,个人被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三、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基础,不断提升凝聚力

校侨、留联在学校党委领导、党委统战部指导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会长、副会长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做好表率。秘书处抓好联系协调工作,起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枢纽作用。积极组织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不断增进会员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会员凝聚力。为丰富会员文化娱乐活动,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今年组织了别开生面的羽毛球联谊赛,会员余国养、高先龙等积极参与组织并参加比赛,整个比赛过程精彩纷呈,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充分展现了校侨留联会员团结互助、努力拼搏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