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省政府新闻办、浙江省侨联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2024年“文化中华·活力浙江”海外华裔青年夏令营浙江师范大学营圆满结营。在为期十天的夏令营行程中,38名华裔青年与中国学子结对,共同学习了中华文化,感悟了中华文明,沉浸式体验了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的浙江文化、金华文化。
在中外学子结对仪式上,浙江省教育厅宣教统战处调研员葛红敏出席并讲话,浙江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副部长郑园园介绍学校情况,师大学子与华裔青年一一结对并互赠礼物,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潘向主持仪式。结对后,青年学子们携手参观了浙江师范大学校史馆。
走进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对话
7月21日,华裔青年们走进中华文化的宝库杭州国家版本馆,通过观看丰富多样的古籍善本、珍贵手稿和艺术珍品,加深了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同,激发了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良渚博物院珍藏着各样工艺精湛的器物、陶器、青铜器等珍贵物,通过参观,营员们感受了良渚文化在技术、艺术和社会组织方面的先进性,对良渚文化的独特内涵以及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浓厚兴趣。
东阳木雕博物馆内陈设的精美木雕,典雅竹雕,充满韵味的古代作品和富满生机的现代作品也深深吸引了华裔青年。在参观中,青年们纷纷感叹中国工匠的巧夺天工,多样的木雕丰富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体验非遗文化,与中华文明对话
在婺州窑制作体验活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新华先生亲自到场进行工艺指导。在陈先生的引导下,华裔青年见证了泥土在高温下化身为精美瓷器的神奇过程,深刻体会到了匠人精神,也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传承。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兰溪文化馆,营员们近距离观看了婺剧《九节龙》《断桥》等剧目表演,并上台学习婺剧踢枪、甩水袖等基本动作,在精彩绝伦的表演欣赏和体验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
华裔青年们还在金华岩头村体验了扎染传统工艺,在当地手艺人的介绍和指导下,营员们亲手体验了从布料折叠、捆绑到染色、漂洗的全过程,感受扎染工艺之美。
抖空竹是一项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的体育运动。7月23日晚,在学校武术馆,华裔青年们学习了抖空竹体验了这项中华传统运动项目的魅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该项运动在不同地区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也深深地吸引了华裔青年。7月24日晚,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在太极拳与中国武术的动静之间,营员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与和谐之美。他们的一招一式,虽显稚嫩,却已初具风范,仿佛在诉说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敬仰。
研学产业文化,与中国发展对话
为切实感受乡村振兴的杰出成果,7月25日,营员们前往义乌李祖村进行学习。李祖村从“自己都嫌弃的穷山村”到 “城里人也向往的美丽乡村”的蝶变过程,让营员们切实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义乌铁路口岸,营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展厅,了解了“义新欧”运行及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加深了对义乌铁路口岸作为浙江省“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支撑点的认识,感悟了浙江与世界的密切联系以及浙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营员们了解了义乌经济发展情况及市场发展历程,通过亲身体验“一站式”采购的便捷与高效,深刻地理解了义乌作为“世界超市”的独特魅力以及义乌人民以“鸡毛换糖”的精神,他们表示将把在义乌的所见所闻讲述给更多的人听。
在文艺汇演中,浙江师范大学武术队首先进行了武术表演,华裔青年与中国学子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表演了歌曲、舞蹈、走秀等节目,艺术学院的学生们进行了琵琶、竹笛、扬琴、古筝等乐器演奏,大家共同携手呈现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
从历史到现代,从人文风光到自然景观,从参观学习到沉浸体验,“文化中华·活力浙江”海外华裔青年夏令营浙江师范大学营助力38名海外华裔青年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学习、体验家乡文化、浙江省情,展现了包容多元的金华、开放创新的浙江、真实全面的中国,华裔青年和中国学子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表示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讲述给家人、同学、朋友,共同传播中华文化。
本次夏令营活动得到了中新社《中国新闻》、“潮新闻”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